陈润泽:科幻,让我在这个世界多了一份归属感
由华为终情、青蜜科技主办,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北师大科幻创意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未来全连接”华为终情局首届科幻超短篇小说创作大赛(官方网站:www.qing.me/sf)受到了广大科幻爱好者及专业科幻创作者的关注,以下为参赛作者和评委代表的个人专访。
陈润泽,来自乌鲁木齐,就读于四川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现任四川大学科幻协会会长。对于科幻,陈润泽用“情不知所起”来形容,小时候被银幕上各式各样的未来科技所吸引,后来的日子里,科幻让他着迷不已。
陈润泽从小对历史类书籍颇具兴趣,也读了很多的新诗、经典小说和科普作品,科幻类书籍是他偶然接触到的,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他先通过奇幻“九州”系列作品了解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而后发现他们中的夏笳、五夺银河奖的潘海天等都写过科幻小说,进一步又读了何夕、刘慈欣等优秀科幻作家的小说。“我看科幻小说倾向于看见一个完整的未来世界,这个世界要高度合理,至少要自洽,在我看来科幻中‘科’的部分,不仅仅是作者抛出各种各样的概念名词、理论文本,而是作者一切的描写,都要符合社会改变的整体性。”陈润泽表示如果作品只注重于作者自己想到的点子,某方面科技飞速进步的同时,社会面貌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停留在现在的水平,这种硬伤他是难以接受,所以他喜欢的作品都是能够顾全整个未来世界的,最近他正沉迷于刚读完的科幻小说《盲视》中。
很小的时候,陈润泽就喜欢自己写一些故事,之后也开始写科幻小说,不过陈润泽表示自己写作基本仅作个人练笔,相对来说奇幻小说写的还稍多一些,因为更天马行空,不如科幻小说顾虑多,“创作科幻作品很容易陷入人物塑造与科幻创意笔力分配不均的问题,所以写作的时候不得不小心翼翼,总是感觉难以放开手脚。”陈润泽认为科幻小说需要承担比其他幻想类小说更多的责任与思考,科幻作品一定要担负起相应的使命,不能仅仅追寻故事的曲折刺激,更应注重对科技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忧虑。大学以来有更多时间可以写作,他希望自己能保持练习,将写作作为爱好继续下去。
关于社团,起初陈润泽纯粹是抱着凑个热闹的心态进入了四川大学科幻协会,在此之前对社团鲜有了解,加入后便爱上了这个大家庭,“细致划分的兴趣小组给了我深深的归属感,能见到作家们更是多年来向往的福利,也想收获一批能半夜在成都街头撸串、聊聊心中那个求之不得的世界的朋友。”在成为此次大赛评委的时候,陈润泽还不是协会的会长,后来竞选成功,虽然内心仍在担忧自己是否可以担任起带领协会的重任,但陈润泽表示这是一种甜蜜的忧愁。
陈润泽作为全国30家高校科幻社团会长代表之一参与此次大赛评审工作,“我在接到担任初审评委的任务时也是诚惶诚恐,能够为这么多诚恳的作品打分是一件很需要慎重,也很有幸福感的事情,我觉得很荣幸。”关于作品的评判,陈润泽表示能宏观的展现未来社会全貌,同时在细微之处能看到各种各样融入生活的科技的痕迹是最重要的,同时一篇优秀的小说,好的文笔是必不可少的,流畅的文字与合理的结构会大大提升阅读体验,最后的加分项是作者对科技的思考,但一点如果拿捏不好就容易变成出戏千里的说教,反而会变成扣分项。
“这次大赛中,有很多脑洞、文笔、科技应用都很优秀的作品,”陈润泽都是在假期的夜里,将以前没有来得及读的科幻经典和参赛作品交替着读的,他表示虽然有些作品重弹旧调并不尽如人意,但更多的作品显示出了科幻蓬勃的生命力,即使与经典的科幻著作相比,也仍有让人眼前一亮之处。“人类为自身生存苦苦生存在星海之间的故事已经太多,‘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的准则也已深入人心了,然而当生存无望的时候,人类能否展现出除了研究科学所带来的理性以外的东西?即使人类在宇宙中再渺小,我们是否能够有生而为人的尊严?即使在生存都难以保障的边缘?”陈润泽希望看到能有作者给出人类的另一条出路,能找到比动物般的生存欲望更重要的东西。
“在国内,科幻仿佛一夜之间就成了市场的宠儿,这说明科幻有其内在的价值,我们过去积淀下来的优秀作品也得到了国际、资金源的肯定。”陈润泽认为当资金进入科幻圈后,大家能够静下心来创作更好的作品而不是心浮气躁才能有更长远的发展,虽然已经有了《三体》这样优秀的作品,但无论是横向的比较,还是纵向的经验,都为我们指明国内的科幻文学还有极大的发展潜力。“现在科幻作品影视化为科幻带来了更高的关注度,提供给作家更好的生活条件,鼓励着大家创作更多更新更好的作品,”陈润泽表示电影同样需要有优秀的质量,才能够吸引观众了解银幕背后的文化,所以优秀的科幻小说始终是根本,影视化再轰轰烈烈,也只是最外层的文化,只有有足够的优秀小说做基石,才会有影视化的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