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微博
微信
微信客户端扫一扫
抖音
抖音客户端扫一扫
B站
SpaceX载人龙飞船首飞前重要测试成功 美国想尽快实现肥水不流外人田
本条由 洛洛 采集
0
0
1
0

SpaceX载人龙飞船首飞前重要测试成功 美国想尽快实现肥水不流外人田

据美国太空网近日消息,SpaceX公司12月24日在推特上发布了载人龙飞船完成首飞前重要测试,称已完成第10次降落伞系统测试。而就在前几日,波音公司的“星际客机”无人发射测试却出现错误,飞行器在发射后偏离原定轨道,无法抵达国际空间站。波音和SpaceX,正是NASA的两大商业载人航天合作伙伴。

SpaceX公司马斯克曾表示,第三代系统必须要连续测试10次成功,才能完全放心用于载人航天。NASA局长吉姆·布里登斯汀之前表示SpaceX必会在年底前完成10次成功测试。下一步,载人龙飞船将在2020年1月11日完成另一个阶段性测试:飞行中止测试。这是对应急系统的测试,一旦发射过程中出现意外,应急系统就会启动,将飞船带离火箭以保障人员生命安全。

尽管进度表要比波音快,但SpaceX的载人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其载人龙飞船本来于2019年3月已成功完成无人试飞,与国际空间站自动对接并安全返回,然而在4月份,龙飞船于一次地面测试中发生爆炸,太空舱全毁,这一事故让美国的载人宇航再次蒙阴。

这里,科幻岛为大家梳理背景知识。载人航天飞行器主要飞船和航天飞机。在此之前,美国和苏联的载人航天都是靠飞船。阿波罗登月成功之后,美苏两国都觉航天飞机可以满足加大运力和重复使用节约成本的需求,于是重金投入研制航天飞机。1981年之后,美国航天飞机投入实用,与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和对接都是靠航天飞机跑运输。而苏联航天飞机只进行一次无人试验飞行,后因苏联解体和俄罗斯经济实力下降等多方面原因于1993年被取消。苏联的空间站上天以来,虽然没有航天飞机,但一直与联盟号系列载人飞船和进步号系列货运飞船一起,共同组成轨道联合体执行载入航天飞行任务。

后来美国发现航天飞机并非预想的那么成功,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虽然可重复使用,但2000多亿美元飞了135次,单次费用超过15亿美元,其实贵的离谱;第二,1986年挑战者号和2003年哥伦比亚号两次事故,每次牺牲了7名宇航员,损失太大影响太恶劣。第三,运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因为飞机本身就有70余吨,导致运力仅20多吨。所以,美国决定另起计划,再想办法。最终在2011年“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降落之后,整个航天飞机全部停飞,从此,强大的美国暂时失去了载人航天的能力。

在新计划执行之前,美国宇航员想去国际空间站就只能购买俄罗斯的“联盟”号飞的船票。糟糕的是,票价每年都上涨,刚开始的费用是每位宇航员2000多万美元,后来一路暴涨到了8000多万美元。美国这口气肯定憋得难受。因此,美国宇航局非常希望包括SpaceX在内的国内私营企业能够挑起大梁,让美国再次获得在本土发射载人飞船的能力。这样价格比俄罗斯“联盟”飞船便宜,况且能够肥水不流外人田。除了SpaceX公司的龙飞船之外,美国宇航局还支持了波音公司的“星际客机”建设工作。

载人版龙飞船是一个什么样的新鲜“物种”?有人直言它意味着人类载人航天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果真有这般厉害?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阅读[原文]和[原文2]。总之,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是曲折前进的,虽然SpaceX 龙飞船正式首飞的时间一推再推,但从不断测试成功的捷报来看,离正式启用为时不远了。后续发展,拭目以待。
本条资讯采集自 中国科普博览 ,更多详情参考 原文出处 ,原文标题:《》
信息源:搜狐号
赞赏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资讯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科幻岛平台的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科幻岛联系。
投递人
洛洛
资讯递客 | 撰稿人 
+关注
爱设计会视频的北京姑娘
我要留言
我要留言 举报和反馈
最新留言 已精选评论
更多资讯
赞赏
给资讯递客打个赏
1元
2元
5元
赠1张推荐票
10元
赠2张推荐票
20元
赠5张推荐票
50元
赠10张推荐票
举报与反馈原因
建议您填写电话和留言对象信息,将有助于我们尽快解决您提出的问题,并及时与您沟通。
E-mail:
姓名:
电话:
评论已提交,审核后将展示。
分享
分享至微信朋友圈
X
微信扫码支付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完成支付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2
自动登录 立即注册 | 忘记密码
{{regText}}
{{confirmWords}}
请进行滑块验证
自动登录 立即注册 | 忘记密码
{{regText}}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以下微信扫码登录
以下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扫码访问手机版
微信客户端扫一扫
抖音客户端扫一扫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