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创作之谈
作品评荐
影视鉴赏
学界研究
共有580个
凌晨:科幻作品中的“她思潮”力量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22-03-04
查看原文
吴岩丨《中国轨道号》创作心路历程
本篇是作家吴岩对自己的小说《中国轨道号创作的心路历程介绍。
信息源:N星云 2022-03-03
查看原文
吴岩:《中国轨道号》创作心路历程
创作《中国轨道号》,我用了20年以上的时间。
在80年代,科幻小说在国内不被认可。我想虚构一个中国把人发射上天,却无法返回的故事,写成一部充满史诗韵味的现实主义作品。
整个90年代后半期,我都在构思中,但很不顺利。在安徽少儿出版社编辑丁倩的邀请下,我重新开始创作。过去我的作品中,关节点都在技术突破上。但这本小说中,人物关系和情感是故事的核心。
在这本书里,我创造了科幻跟回忆录结合的方式。我把它定义为怀旧的未来主义。我们这一代作家希望通过努力为科幻正名。
信息源:N星云 2022-03-03
查看原文
瓜熟才能蒂落——王晋康科幻创作简介
王晋康1948年出生于河南镇平,本职是机械工程师。他在与儿子的交流中写下了《亚当回归》,发表于1993年五期《科幻世界》杂志,并获得当年的银河奖特等奖。于是走上科幻创作之路。他科幻小说不仅有严谨和独到的主题思想,又注重保持文艺作品的独特价值。在他笔下,科学精神和艺术精神水乳交融,不分彼,擅于将科技细节融入作品情节之中。面对科幻文学逐渐分化的众多样式、门派的现实,王晋康提出了“核心科幻”的概念:科幻可以有各种各样的风格、流派,但其核心的那一种必须拥有高度的科技含量,否则科幻小说将失去自己的特征。
信息源:搜狐网 2022-03-02
查看原文
什么是《中文科幻论文速递》?
本期共摘选2022年1月发表的20篇科幻相关论文,涉及赛博格、后人类、后人类身体审美、少儿科幻文学、晚清科幻小说、具身与离身、想象力消费电与元宇宙等关键词。概之,1月份发表的科幻学术论文可分为5个大类:1.中国科幻在特定年代的认知情况与创作导向2.后人类理论及后人类身体美学3.科幻影视研究4.科幻小说研究5.元宇宙理论发展动向。
信息源:中文科幻学术工坊 2022-03-02
查看原文
《少儿科幻星云评论》·总第6期
本期“创研综述”栏目,刊发董仁威老师的《中国儿童科幻文学流派初探》一文。本作是董老师继《中国少儿科幻初探》一文后,从风格特征的角度,对中国少儿科幻进行的流派性梳理。文中所提的“童趣型”“文学型”“科普型”和“科学型”的分类,尤其是对这些分类型的文本特征的归纳,对于科幻研究者和创作者都颇有启发意义。本期《幻海巡航》栏目,推送科幻研究学者、东华大学郭伟老师关于《漫游宇宙》(彭柳蓉著)的评论。
信息源:少儿科幻星云奖 2022-03-01
查看原文
《开始写吧!——科幻、奇幻、惊悚小说创作》序(吴岩)
《开始写吧!——科幻、奇幻、惊悚小说创作》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创意写作书系”中的一本,也是“开始写吧!”系列中的一本。这本书的编者劳丽·拉姆森当过作家、制片人、编剧,言外之意就是她对作品的选择很有经验,跟创作者之间也有较多的接触,谈起问题来当然会有的放矢。打开书更是让我眼前一亮:这是一本把一系列对科幻、奇幻、惊悚作品创作最有经验的人汇聚在一起的经验集,提供经验的人既包括小说作者,也包括影视编剧。
信息源:搜狐网 2022-02-28
查看原文
吴岩:《中国轨道号》创作始末
创作《中国轨道号》,我用了20年以上的时间。
在80年代,科幻小说在国内不被认可。我想虚构一个中国把人发射上天,却无法返回的故事,写成一部充满史诗韵味的现实主义作品。
整个90年代后半期,我都在构思中,但很不顺利。在安徽少儿出版社编辑丁倩的邀请下,我重新开始创作。过去我的作品中,关节点都在技术突破上。但这本小说中,人物关系和情感是故事的核心。
在这本书里,我创造了科幻跟回忆录结合的方式。我把它定义为怀旧的未来主义。我们这一代作家希望通过努力为科幻正名。
信息源: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联盟 2022-02-25
查看原文
魏然:体育科幻小说诠释奥林匹克精神
这是一本少见的关于竞技体育的科幻故事集。在科幻作品中,体育的内涵被大大拓展,凝聚了家国之梦,绽放着光荣与梦想。
《光荣与梦想》是刘慈欣的作品,探索了很多问题:生命与祖国哪个更重要?体育能否替代战争?为了赢,去参加一场必输甚至是必死的比赛,是否值得?
王晋康的《豹》,也探讨了有深度的问题:人和动物是否存在界限;人性和生存如果只能择一,该舍弃哪个;奥林匹克所追求的更高更快,不可不择手段,但边界又在哪里。
书中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作品,不止在讲体育,也在讲精神、尊严、生存的意义。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22-02-25
查看原文
星河:我的第一部科幻小说诞生记
最近,我正计划出一套中短篇科幻小说集,共计100多篇100万字。所有作品都是正式刊发于报刊的科幻作品。我的第一篇作品《以刚胜柔》发表于1992年。
我的创作方式与很多作家不同,不是从头写到尾,而是将所有资料堆积起来,然后摊开来处理。我往往从中间甚至结尾写起,同时反复修改。这种雕塑式的创作方法,不到最后一刻,不知道成品的模样。
那时我认为科幻作品必须有超强的科学基础,所以考虑到了十分具体的科技可行性。
我写中短篇写得较多。科普刊物对于篇幅都有限制。《科幻世界》会有较大的创作空间。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22-02-25
查看原文
科幻春晚 x 青年文摘 x bilibili 征文比赛结果公布
第二十三届零重力杯短篇征文获奖信息
“无垠杯”征文入围名单公布
第二届“鲲鹏”全国青少年科幻文学奖获奖公布
第二十二届零重力杯短篇征文获奖信息
黄埔少年科学院活动之首届中小学“科探未来”科幻作品大赛获奖公布
1
第十届未来科幻大师奖征稿2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启明星奖”3
未来战争概念与场景创意征集行动4
首届“奇想奖”元宇宙征文大赛(科幻赛区)5
2019年华为阅读科幻文学大赛6
「戏局onStage」人间工作室征集类型小说(含科幻小说)7
「知乎 x 中文在线」联合征文(含科幻主题)8
《银河边缘》中文原创科幻小说征稿9
测试征稿52210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1
番茄小说 X 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科幻小说联合征文2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启明星奖”3
第二十届零重力杯短篇科幻征文:失控4
元宇宙故事设计邀请赛5
测试征稿5226
寒武奖·我们的元宇宙科幻征文大赛7
首届“奇想奖”元宇宙征文大赛(科幻赛区)8
第九届零重力杯短篇科幻征文:灰烬9
2021年度寒武奖征文(“小科幻”APP举办)10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